爱的密码:解锁亲密关系的秘密
(通讯员 刘洁 杨梅)为了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恋爱观,提升大学生在两性情感中爱的能力,我校特邀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梁宇颂教授到我校做主题为“爱的密码:解锁亲密关系的秘密”专题讲座。讲座吸引600多名师生参与,学校三教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梁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亲密关系的科学探索之旅,现场互动频频,掌声不断。
讲座围绕“爱的本质—爱前探索—爱的经营—爱的告别”四大主题展开,系统解答了大学生在情感成长中的核心困惑。
一、爱的本质:打破迷思,重构认知
讲座伊始,梁宇颂教授以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为引,指出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与承诺(Commitment)是构成完整爱情的三大核心要素。她通过一组趣味心理学实验数据对比,揭示当代年轻人亲密关系中的常见误区:
激情易逝:热恋期的多巴胺峰值平均持续6-18个月,仅依赖激情的“浪漫之爱”易陷入倦怠;
亲密缺位:调查显示68%的情侣冲突源于“情感忽视”,如缺乏深度对话与共情回应;
承诺失衡:过度强调责任捆绑或逃避长期规划,均可能造成关系扭曲。
梁教授特别强调:“三要素如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意一角的缺失都会导致关系形态的畸变。健康的爱情需要动态平衡——用激情点燃火花,用亲密滋养情感,用承诺护航未来。”
二、恋爱前的自我探索:“镜子理论”照见本心
“匆忙投入一段关系,往往源于对孤独的逃避而非对幸福的追求。”梁教授通过依恋类型测试、价值需求排序等互动环节,带领学生剖析自我情感模式。她提出“镜子理论”:“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未被满足的童年需求与未被觉察的认知盲区。”一名参与测试的学生感慨:“原来我在关系中过度索取安全感,竟与幼年经历紧密相关。”
三、经营爱的智慧:活用“五种语言”为情感账户充值
围绕国际经典理论“爱的五种语言”,梁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生动阐释了“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馈赠的礼物”在关系中的差异化作用。她提出“情感账户”概念:“每一次倾听、赞美都是‘存款’,而指责、忽视则是‘取款’。”通过角色扮演,听众直观体验到“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的重要性。聚焦国际经典理论“爱的五种语言”,梁教授以“男生忘记纪念日”“情侣因学业压力争吵”等典型案例,生动解析“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馈赠的礼物”在关系维护中的差异化作用。她引入“情感账户”概念:“每一次倾听是‘存款’,每一次冷战是‘提款’——账户余额决定关系韧性。”
四、告别爱的勇气:将失恋转化为心理韧性
面对失恋这一敏感议题,梁教授以“哀伤周期理论”解析情绪阶段,并提供科学应对策略:“接纳而非压抑痛苦、重构自我叙事、激活社会支持网络”。她强调:“结束关系不等于否定自我价值,强迫‘立刻放下’反而会延长创伤期。”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气氛轻松活泼,师生互动频繁。学生们表示获益良多。本次活动也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十一届“培育健康恋爱观,护航青春情感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