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维果斯基
利维·维果斯基(英:Lev Vygotsky,1896.11.17-1934.06.11),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他受到皮亚杰的启发,从他的理论发展出一套更完善的发展理论体系。可惜他于37岁的英年早逝,而他的作品在当时亦只有俄语版本留存。由于他的政见与斯大林相左,以及其理论不为当时苏联的心理学家所认同,他的作品在苏联一直被人忽视,并不为外人所了解。直到八十年代前苏联文件被解封之后,他的理论才广为西方所知,并迅即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而他的学生亦借此机会前往美国讲学,并宣扬他的理念。
维果斯基理论的中心在于“可能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并不一定如皮亚杰所论述的受到年龄所限制。如果有一个导师让儿童尝试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物,可以加快他的快长过程。
维果斯基认为语文是儿童心智发展占有主导的地位。他提出了“Constructive Theory”来描述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相对于皮亚杰的四个阶段,维果斯基提出了思想发展的四个过程:
1. 知识构架
2. 从学习带领发展
3. 与社会不可分割的发展
4. 语言在认知发展所占的主导角色
维果斯基认为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仅是语文的一部份,语文的学习应是整体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教学活动里发展互为主观的师生互动关系。换言之,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透过有关的教学对话,将听、说、读、写的教育概念化,让儿童来自生活经验概念相结合,让学习发生意义。而语文的学习亦将不再只是无意义的抄写练习,与日常生活变得亳无关系。相反,语文的学习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透过不同的互动环境下,经老师、父母及同学的协助,学生本身的语文“可能发展区”亦随而得以不断的往上攀升。